来源/作者: 中国科协网
“今天不是专家指导,还真不知道存在这么多的隐患!”
7月6日,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专家组来到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泉脑村泉脑养殖服务中心,内蒙古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高级畜牧师鄂志荣教授现场进行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豁然开朗。
8月中旬,中宣部公布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内蒙古科协“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被评为“三下乡”示范项目。
“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乌拉特中旗站春季活动
5年塑造科普品牌
从2018年开始,内蒙古科协围绕农村牧区实际和农牧民需要,依托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科普专家团、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四支队伍”,在“三个着力”上持续下功夫,扎实开展“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等系列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贡献了重要力量。
内蒙古科协以塑造“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科普品牌为抓手,带动和提升全区公民科学素质,活动受到基层群众一致好评,也为内蒙古科协带来了多项荣誉。
内蒙古科协连续5年开展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的“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旗县行”活动11个批次,组织1172位专家,围绕农牧业、卫生健康、生态文明、环境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科普、食品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等,走进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举办科普讲座、实用技术指导、义诊等4400场次,受益群众500多万人,积极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推动科技志愿服务深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把科普传播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获得中央宣传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获得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兴安盟义诊
以人才促进服务
内蒙古科协注重在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上下功夫,以科技教育促进服务水平提升。科协配合自治区文明办组织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包联挂点工作,对包联点给予项目、资金、政策支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图书馆等平台,持续推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每年举办社区科普志愿服务、“送科技下乡”志愿服务、应急科普志愿服务等活动3000多场次,受益人数超过110万人次。
内蒙古科协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组建起55人的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116支、3207人的科普专家团队,1821支、14.7万人的科技志愿者队伍,59.6万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信息员人数排在全国第7位。在此基础上,累计开展科普信息员培训500多场次,培训人数超过10万人次,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班46期,培训科技教师5700多人。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对162名优秀科普专家、279名优秀科普信息员、140名优秀科技志愿者、31个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100个科普队伍建设优秀组织单位提出表扬。
为提高本土科普人才的科普能力,科普专家还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专题报告、辅导培训、座谈交流的形式对基层科技工作者进行培训,提升其科普工作能力和水平。2022年,内蒙古科协向全区发出广泛开展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的倡议,各盟市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依托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生产技能培训、文明健康生活、村居环境治理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025场次。
“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通辽大棚技术指导
品牌带动效应显著
“百名专家走进盟市科普传播行”活动,面向青少年、农牧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以科普讲座报告、实用技术培训和普及推广为重点,针对受众需求开展心理咨询、义诊等活动,注重科普资源向农村牧区、基层一线倾斜,为基层提供多元、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服务。
在青少年中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思想,院士专家们为学生量身定制科普讲座内容,科普教育专家根据少数民族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民族地区特点,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航天知识。
面对农牧民群体,科普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现场指导培训,用“走村入户”这样最贴近受众的方式走访畜牧养殖户,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真正做到说给农牧民听、做给农牧民看、教会农牧民干,面对面、一对一地开展科普传播。
面对产业工人群体和基层中小型企业,科普专家下沉指导基层企业“强筋健骨”,实现质量至上、品质取胜,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