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 中国科协网
谈到核科普,离不开“魅力之光”。
中国核学会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知识竞赛及夏令营活动让一对来自贵州大山的姐妹花——吴倩香、吴雨香与核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4年,吴倩香第一次走出黔东南,以贵州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魅力之光”夏令营资格,第一次走进核电站,参观了田湾核电基地。
三年后的2017年,吴倩香考入东北电力大学,并带着妹妹吴雨香参加了第五届“魅力之光”夏令营。吴雨香跟着姐姐,看到了自己梦想中的繁华都市,看到了只在书上看到的三门核电,看到了全球首堆AP1000核电机组。
随后的几年里,吴倩香从东北电力大学毕业,走进了核电基地,成为了一名中国核电人。而吴雨香接过当年姐姐手中的接力棒,经过了核电科普知识竞赛中初赛、复赛的重重挑战,以贵州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走进“魅力之光”夏令营,还成为了学校里的核电科普宣传员
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魅力之光”的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不停地接力传承。
第十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活动启动仪式。
从艰难起步到极速成长
其实,与许多项目一样,“魅力之光”的开端也步履维艰。
2013年,首届“魅力之光”夏令营活动启动,由于中学生群体对核电所知甚少,甚至害怕参观核电设施会产生伤害,而放弃夏令营机会,起步不可谓不艰难。
“魅力之光”从实战经验中不断反馈提升,完善竞赛机制,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一方面,团队开始联手各大部委,提升活动的权威性。活动得到了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协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与参与。另一方面,团队联手地方,设置与地方的联动机制,与项目所在地教育机构结合,发挥地方优势。同时,以公益形式帮助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活动;让营员为品牌代言,开启链式影响力传播,通过孩子代言、传播,大幅提升核电的接受度;并联手新媒体,扩大竞赛答题活动参与范围。
很快,“魅力之光”开启了极速成长模式。从首届的6000余人,到第二届的10万人,直至25万人、43万人、53万人、70万人......目前“魅力之光”累计参赛人数超过了350万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核电科普品牌。
点亮“核科普”之光
经过十年多的探索、实践、反馈、总结,“魅力之光”活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通过与国家部委、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对接、合作,加强与核工业全产业链科普活动的深度融合,为核电监管部门、社会主流媒体、国内科普平台、教育宣传、环保部门、核电成员公司、核工业从业者、热爱核事业的师生队伍等普及核电科普知识,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参与单位发动组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网络知识竞赛,传播科学家精神、核科学知识、核安全文化、核技术应用等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造福人类社会的独特优势,增强公众对核电、核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越是硬核的知识,越需要精确简单的表述,听院士的核电科普讲座、深度参观核电站始终是“魅力之光”的保留节目,历年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超过500名中学生通过核科普夏令营参观了秦山核电、江苏核电、福清核电、海南核电、三门核电、辽宁核电和漳州核电。核科技界的院士非常支持学会举办的科普讲座和夏令营活动,参加历次夏令营活动的有王淦昌、姜圣阶、汪德熙、钱绍钧、钱皋韵、王大中、陈能宽、王乃彦、叶奇蓁、李冠兴、李建刚、胡思得等院士。
第十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暨第二届全国核科普讲解大赛在江苏连云港闭幕
发现公众看核电的独特视角
挖掘公众对核电站的独特视角、见解、才情,让大家更深刻地体验核电的魅力,一直是活动组织者更新创意的入口。
十年来,“魅力之光”团队走进校园,让孩子们通过绘制未来核电站,表达对核电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祝福;开启核科普短视频大赛和科普“云课堂”,邀请院士专家、网络大V与观众分享核科学故事;引入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结合融入建党百年、“两弹一星”精神和核电特色等主题,讲好核科普……
“魅力之光”也影响了媒体大v们,他们在参与活动、了解核能后,利用个人影响力,将核能之魅力,散播到各个圈层,各个领域,他们中的每一位,同样成为了核科普的优秀传播者和代言人。
核能的发展需要科普,科普事业的繁荣也需要核能贡献力量。中国核学会作为发展我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团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普及核科学技术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帮助广大公众正确认识核能,促进核能安全发展、和平利用。
十年历程,使“魅力之光”积累的非常宝贵的财富,培养了一大批对核科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年轻学子、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核科普工作者、一大批自信成熟的核科普讲解员,联通了全国涉核企事业单位通力合作、沟通共赢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