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表彰 > 人才奖励 > 谢毅
谢毅

图片

人物简介

谢毅,女,籍贯安徽安庆,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

1984年谢毅从阜阳一中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92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1996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谢毅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化学科学部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年担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年获得国际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是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2015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同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谢毅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理论和性能,以及无机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学及基于电、声调制的无机功能固体设计的研究。

科研综述

谢毅的研究方向为: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及性质;新的无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和实现。截止到2016年,谢毅已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00篇,包括Nature, Nature Commun. (6),J.Am. Chem. Soc.(23)、Angew. Chem. Int. Ed. (20)、Adv. Mater.(17), Acc. Chem. Res. (2)和Chem. Soc. Rev (4)。SCI引用超过18000次,通讯作者统计的H因子76。

谢毅提出了将溶剂热合成技术发展成制备III-V族非氧化物的普适性方法,有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 (1996,第一作者),这方面的工作入选了无机专业教科书,该系列工作获得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

谢毅注重从固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物质的内在特征结构为导向来控制它们的生长,同时建立和发展了系列结合特征晶体结构和特征模板导向的二元协同策略来构筑三维组装结构,该系列工作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谢毅提出了利用无机固体中丰富的相变行为和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这两种新思路来实现电声输运的同时优化,获得了高转化效率的新热电材料,这大大区别于国际上通常采用纳米化降低热导的方法来提高热电效率,相关工作在《美国化学会志》上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

谢毅课题组在低维固体中的电、声调制领域发展了无机类石墨烯化学,解决了这类超薄结构无法给出精确原子位置的难题,进而揭示了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的精细结构、电子结构与热电、光电基本性能之间的调控规律,该系列工作发表了3篇《自然·通讯》和十几篇《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论文,还为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综述刊物《化学评论综述》撰写了2篇指导性评述,这部分工作使她们小组成为目前国际上在该领域持续活跃的几个主要研究小组之一。

图片

人物经历

1978年,谢毅考入阜阳一中初中部,初中三年一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1981年,从阜阳一中初中部考入本校高中部一年级三班 。

1984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198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一家化工厂当助理工程师。

1992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师从钱逸泰院士。

1996年5月,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96年11月-1998年11月)、教授(1998年11月-)、无机化学博士生导师(1999年4月)。

1997年9月,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8年7月,从美国回到中国,11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1999年,谢毅的博士论文《纳米材料的溶剂加压热合成、结构及性能》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2003年,谢毅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化学科学部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也是截至2016年基金委化学部唯一一位女性担任的群体学术带头人。

2009年1月,担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截至2013年11月) 。

2013年12月,45岁的谢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年增选的新院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2015年3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11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2017年6月,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上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