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国科协、全国妇联、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旨在表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相关科技创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和团队,激发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周期为1年,已评选表彰16届,共有144位女科学家和5个科技工作者团队获此殊荣,获奖者活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一线,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是广大女科技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其中谢毅、黄如、于吉红、曹晓风、陈化兰、王小云、吴骊珠、朱美芳、陈薇当选为两院院士。

余倩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金属显微结构和力学行为关系研究。
侯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研究员
创新性提出大模面积双包层光纤放大器直接输出近红外超连续谱的物理思想,形成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周欢萍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探索并发展了面向新型薄膜光伏材料与技术的新原理和新方法
陈娟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研发了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基于化学发光的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并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销售和捐赠上千万份。
陈芳芳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纳米医学转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医学学士,免疫学博士,纳米药学博士后,第四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陈兰芬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免疫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
张然
吉林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兼公共数学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要从事非标准有限元方法的数值分析、相关软件平台的开发,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应用的研究。
张海霞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围绕移动通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她针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复杂干扰管理难、多维资源配置难等关键问题,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张东菊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聚焦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历史问题,在西部艰苦环境下开展了长期的系统性研究工作
邹丽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水动力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长期从事非线性水波及其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付巧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主要致力于演化遗传方面的研究
余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发展低成本的室温钠离子电池,对于大规模储能和智能电网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吴俊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长期致力于我国第三大果树“梨”的种质资源及分子育种研究
肖仁珍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在国际上提出切伦科夫辐射和渡越辐射混合产生高功率微波的新原理,建立了混合辐射的束波相互作用新理论
杨晓菲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
投身多学科交叉的精密激光核谱技术研发,并用于研究不稳定原子核基本性质和结构,取得若干突破性成果
许叶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从事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研究
刘宏涛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从事植物光信号转导研究,围绕“光信号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基础”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
刘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的研究
刘玮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虫媒传染病防控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
冯琳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聚焦营养调控淡水鱼健康和肉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