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科协 > 详情

北京科技教师之家科技教师教研与交流活动举办

2023-04-10

4月7日,北京科技教师之家科技教师教研与交流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具象数学展”等处举办。北京科学中心副主任吴媛、“双进”助“双减”数学科学思维课程开发组学术指导专家教育部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尚志、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许孝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海洋、北京十一学校朱浩楠老师、英才计划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刘来福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大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副社长陈雄及来自我市10余所学校的30余名教师共同参加。

依托北京科学中心“具象数学展”的丰富资源,本次活动设计了一场围绕数学实践教研的开场活动。朱浩楠老师用具象数学实验室的圆锥曲线、方轮车等展品,向前来参加教研的数学老师介绍了如何依托这些形象、趣味的展品开发课程,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数学老师们后续的组队教研探讨打开了思路。

为推动在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体系下,努力建好有温度、可依赖、有活力、见实效的“北京科技教师之家”,活动同期召开了研讨会。会上,回顾了2022年北京科技教师之家组织全市60余所学校80余名教师合作研发与录制的“北京科学中心科技教师精品培养课程”的情况。并总结了开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乡村振兴、信息学等科技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50余场次的经验,听取了教师代表的感想体会与工作建议。

在2023年科技教师之家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中课标修订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谈到,教育部重视加强科学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数学学科要做的贡献随着国家发展与日俱增。如果能把“数学在生活的实践”作为一项课程来具体化,并推进类似课程进入学校的选修课作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抓手,将能极大提升数学等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出“科学”味,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北京科学中心可以发挥特色优势,组织研发“数学+”学科融合类课程,打开学生们的科学眼界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科技成果相互结合,是对当前数学教育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刘来福教授强调了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他提到,既往在“英才计划”、“后备人才计划”等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中获奖的学生,他们的研究课题正是跨学科科学教育的成功案例,如能通过教师之家的平台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加以规律性的研究分析,对多学科教师加强合作大有裨益。

北京师范大学黄海洋教授指出,用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述科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是提升科技教师教学能力的第一关,注重培养科技教师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动手是相辅相成的。她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数学与计算机的交叉融合教学,“要让教师引导学生把计算机技术当直尺、三角板一样在数学的学习实践中使用”。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许孝精教授谈到,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之家应发挥跨学科、跨学段、跨部门的组织优势,注重引导科技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践活动设计中深度融入北京科学中心等科学教育馆的展览资源,努力形成面向前沿科技发展方向、面向跨学科教学示范引领、面向全体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科学教育资源库,进一步普惠全市科技教师。

北京科学中心吴媛副主任对各位专家的建议表示感谢。找准科技教师之家建设的定位对于项目长期发挥效能、形成品牌效应至关重要。2023年,北京科学中心将继续发挥北京科技教师之家的汇聚与枢纽作用,聚焦建设科学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开展科学教育主题化、体系化研究,举办科技教师研修营、组织科技教师研发跨学科科技教育示范课程等方面,搭建工作平台,开展重点项目,增强科技教师的科学意识、发展科学思维、培育创新精神,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与科学素养,助力教育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近期,北京科技教师之家还将陆续举办学科交流、教师培训、工作研讨等活动,有关信息将在北京科协、数字北京科学中心等平台发布,欢迎广大科技教师积极参加。

北京市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孙艳鹏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cast.org.cn/art/2023/4/10/art_179_21237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