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脊梁诠释梦想 科学家精神照亮前方

2020-12-11 15:19:44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为展现中国科学家光辉形象,深刻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特征,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公司支持的“舞台走向大地 青春筑梦未来”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社会实践活动在贵州启动。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9所院校的20余名师生齐聚贵州,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贴近村民生活,听驻村书记讲脱贫攻坚故事;他们走进贫困村小学,看望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志智帮扶行动;他们探秘中国“天眼”,深度对话天眼总工程师姜鹏,真切感受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不易,领悟爱国创新科学家精神同时,向科学家致敬,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走进余庆满溪 感受科技扶贫下的乡村振兴

抵达贵州当天,高校20余名师生来到遵义市余庆县,在满溪村书记冯仕金带领下对罗家坡满溪大坝进行了实地调研。

3526df.jpg

满溪农旅综合体坝区面积共2200亩,在这里,农户们同时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并将旅游观光、河道整治、打造农家乐等产业融入其中。

从构皮滩水电站,到松烟镇二龙茶山;从“突破乌江”纪念园爱国主义教育,到与农民泥塑艺术家黄泽富学习传统泥塑技艺,同学们在感受中国非遗工艺美妙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非遗+扶贫+传承”的重要性。

3a0055.jpg

在新寨小学短暂的支教之行中,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的大三学生薛文涛则为同学们带来了飞机模型并手把手地教学生们拼接制作。“飞行员虽是离大家比较远的职业,但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活动,为他们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再走回大山,支援大山,为自己的家乡带来更多好的变化。”

a1e839.jpg

走进魁龙小学 传递科学家精神的梦想种子

25日清晨,实践团一行走进余庆县魁龙村魁龙小学的课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魁龙小学全校88名学生齐诵《少年中国说》的声音在下着蒙蒙细雨的操场上回荡,他们用这慷慨激昂的方式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宋玉荣与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柴哲彬作为捐赠代表在现场向魁龙小学捐赠各类图书620册,类纸护眼屏30余台。

fe9ec1.jpg

据了解,本季“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主题为“追梦人”,此次高校师生来到魁龙小学正是希望在向孩子们传递科学家精神同时,也能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努力追逐科学梦想”的种子。

来自厦门大学的周长灏说,在与班上学生交流后发现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数学,他希望可以在他们年龄尚幼时让这种对于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向更深的地方拓展,“让科学梦想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深深扎根”。

76cb05.jpg

“感谢中国科协、感谢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谢谢你们能来到魁龙小学。” 余家兴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大学生与孩子们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们从心里和思想上转变,促使他们树立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环境’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潜意识的‘贫困思想’这非常重要,谢谢你们的关注,希望你们能常来。”

d8caed.jpg

探秘“中国天眼”工程 聆听科学家精神背后的“中国故事”

25日晚,实践团一行来到贵州师范大学观看话剧《天眼之魂》,该剧以“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为“天眼”工程呕心沥血的事迹为主线,再现了“天眼”工程背后的感人事迹,传承和弘扬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向人民科学家致敬,向一线科技工作者致敬。

26日下午,“舞台走向大地 青春筑梦未来”——走进科学家精神主题研讨会在天眼基地举行。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宋玉荣、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鹏出席本次研讨会。宋玉荣表示无论是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的老一代科学家,还是在新时期正创造着共和国科技新辉煌的一线科技工作者,身上都闪耀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这样伟大的精神”。

3a0c97.jpg

在与姜鹏的深度对话中,姜鹏将自己称为科研工作者,他眼中的“科学家精神”核心在于能否在浮躁的环境中不忘初心,十年如一日的长期坚守。“在FAST建设之初,我们并不清楚能产出什么样的科研成果,甚至不知道项目最终是否会成功。”回顾中国“天眼”建设26年的时光,FAST始终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姜鹏坦言,扎根贵州山区十二年,迷茫和困惑也曾伴随着自己,但作为“第三代天眼人”,FAST之于他们意义早已不是一个项目,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投入和坚守。

900bc9.jpg

参与研讨会的师生踊跃发表了各自心中对于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天津大学郭小凡认为,脚踏实地,摸索前行,虽有迷茫,但却知难而进,这种执着坚守的精神,就是科学家精神最真实的写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紫略在感慨“天眼之美”的同时坦言,甘愿奉献、不断求索,是她感受到科学家最迷人的地方,“我会努力将科学家精神传承和弘扬出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