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16:56:11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冯文波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宏达领衔的“绿色与智慧海岸工程教师团队”名列其中。
教学上,史宏达是公认的“讲课能手”。他开设的专业课堂堂爆满,经常有学生来旁听“蹭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达哥”。科研中,他矢志蔚蓝,搏浪弄潮,围绕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在谋海济国的征途中大显身手。
做学生成才的梯子
“我愿是一个梯子。”史宏达经常这样表达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他说,梯子不仅自己能到高处,还心甘情愿让别人踩着自己登高望远。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子谈起史宏达主讲的《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都赞不绝口,称其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王牌”课。他讲的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浑然一体。他还善于把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侵略中国、中国智慧与大国工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山”理论、“碳达峰”与“碳中和”……于娓娓道来中滋润着学子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树立“建港筑天下”的宽广胸怀与责任担当。
史宏达的课堂总是呈现出这样一番景象——讲台上,他激情洋溢,侃侃而谈;讲台下,学生全神贯注,听得如痴如醉。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彼此都依依不舍,希望可以一直讲下去、听下去。
2020年,《港口规划与布置》入选“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2021年6月,该课程又被教育部评为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史宏达及其课程团队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05年,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项目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0余年来,史宏达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人,包括4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一大批国家海洋事业的骨干力量,大部分奋战在以工兴海、以工强国一线。
用绿色能源点亮蓝色海洋
“科学研究,一开始是兴趣,越往后你越会发现是一种责任。”史宏达始终秉持科研报国的情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谱写了一篇篇以工兴海的蓝色华章。
偏远海岛供电,由于最大负荷有限、输送距离较远,铺设海缆在技术与经济方面成本高昂,一直以来是世界难题。我国拥有近7000个海岛,如何保证海岛的供电用能是值得探究的大课题。
十多年前,史宏达带领团队开启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之路。
斋堂岛隶属青岛市黄岛区,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波浪和潮流能资源。2012年,史宏达带领团队在这里建起了我国北方首座海洋能示范基地。他研发的10千瓦(kW)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解决了多数传统装置“小浪不发电、大浪易损坏”的固有问题,为我国波浪能资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宏达团队还在斋堂岛建成了我国首座600kW海洋能多能互补海岛电站,不仅解决了岛上300余户居民的部分生活用电,还为当地渔民开展海水养殖提供电能。
从我国海洋能领域的第一个“863计划”主题项目到我国海洋能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史宏达累计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形成技术专利40余项,编写专著和教材6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等奖励20余项。
风物长宜放眼量
“科研创新要放眼世界,开拓视野,接轨国际。”史宏达带领团队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
2015年10月,史宏达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第四届中英年度能源对话会,向与会学者介绍了中国海洋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与欧洲海洋能中心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国海洋大学与英国欧洲海洋能中心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由此开启了中欧在海洋能开发利用领域的合作交流之路。
在与国外同行的相互交流中,史宏达积极促成中国海洋大学与多所国际知名一流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许多国际知名的海洋工程专家纷纷来到海大,进行交流访问、开展项目合作和传授经验。在他的推动下,海大获批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高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深海工程国际卓越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与英国、法国、挪威的知名高校深入合作。
作为学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带头人,史宏达带领团队历经十多年的奋斗,陆续拿下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认证等一系列国家级专业建设成果,使该专业成长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作为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史宏达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科团队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学科建设上创特色、争一流。据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海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位居全球高校第14位。
《中国科学报》 (2022-03-01 第3版高教聚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3/368329.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