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永攀科研高峰——访河海大学地学院青年教师朱淳

2022-01-22 18:41:47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熠熠生辉的眸子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时常披星戴月、步履匆匆地离开实验室;他攀爬了一座又一座高山,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他就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朱淳。

朱淳,1993年8月出生,博士,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滑坡与工程边坡分会理事、国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会员;《Froniters in Physics》《Energies》《Geofluids》等6个国际知名SCI期刊的客座主编或编辑,受邀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等30余个国际高水平SCI期刊担任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深部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深部岩体力学等方面,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5项,作为骨干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目前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30余篇SCI论文,8篇EI论文,(JCR一区10篇,JCR二区12篇,IF大于3的论文20篇)他引700余次。申请或者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先后获得第十一届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奖、2021年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多项荣誉,

A.jpg

 种下科研梦,永攀科研峰

朱淳老师说,选择科研道路的初衷是热爱。在跟随导师何满潮院士做研究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自己对科研非常感兴趣,认为科研探索的过程处处有惊喜,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发挥作用,更是一件成就感满满的事。因此,他的科研路越走越远。从吉林大学博士毕业后,朱淳老师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河海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朱淳老师主要以深部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深部岩体力学等方面为研究方向,并对此有很强的认同感。“国家正在面临浅部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矿产资源的开采深度逐渐增加。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些水利工程和高铁隧道等需要建在高山峡谷地区,这些都属于深部工程的范畴。因此,我的研究方向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的开采方面发挥作用。”

正是在这种科研围绕国家需求的思想指引下,朱淳老师经过不懈努力,以内蒙古长山壕矿区反倾边坡大规模倾倒滑坡现象为例,围绕反倾边坡失稳机理、破坏特征以及NPR锚索对反倾边坡的加固机理发表了三篇高质量论文,单篇最高引用量为82次,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为解决露天矿山、水利、铁路工程等方面的层状岩质反倾边坡倾倒破坏问题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但对朱淳老师来说,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物理模型试验耗时长,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并且数据庞杂,后续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十分繁琐。面对这项巨大的挑战,朱淳老师平复心境,对众多实验数据有条理地进行分析整合,最终成功证实了NPR锚索可有效地防治反倾边坡倾倒大变形灾害。

这些都离不开朱淳老师所具有的良好的科研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懈坚持的品质。他认为,“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在科研过程中,朱淳老师尤为重视“学习-思考-总结”的过程,他表示对于一名科研工作者来说,这是最重要的过程。科学研究的源泉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多学多看才能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思考不仅可以产生科研的动力,还能帮助我们将问题想得更加透彻。常思考、持续思考,反复琢磨科研问题和实施方法,勤查资料、虚心请教,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同时,不论是学习还是实验都要善于总结、及时总结。总结既是一种督促,督促自己调研资料、思考问题、保持善始善终的习惯,也是对科研的凝练,通过总结找出问题、改进自己,而不是做一个机械的人。

当然,科学文化氛围也是科研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朱淳老师表示,学校营造的轻松和谐的科研氛围,学院提供的更好平台和机会,都有助于他全身心地投入探索科研世界。

奋发踔厉,御风前行

B.jpg朱淳老师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每晚临睡前还会将明天的工作安排记录下来,以便合理有序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在被问及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时,他这样回答,“对我来说,科研工作和生活不是两件事情,科研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并把工作当做自己的爱好。”

科研之余,朱淳老师也热爱运动,尤其是喜欢旅游和爬山,是个名副其实的“地质人”,他还打趣说自己这两个兴趣爱好都是科研赠送的。由于地质研究需要经常出差,便借此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体验各地不同的风俗文化,也渐渐爱上了旅游和爬山。空旷的戈壁,苍凉的沙漠,辽阔的草原,磅礴的大山……对朱淳老师来说,这不仅是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更是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的土地,特别是经过实地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地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充满诗意的远方与闪烁着理性之光的地质科学相互碰撞,擦出奇妙的火花,朱淳老师乐在其中,且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

严谨治学,精心育人

C.jpg

朱淳老师不仅胸怀理想、奋战在科研一线,还体恤学生、热爱教学事业,目前主要讲授《工程地质B》《地质工程设计》等课程,同时担任地质工程专业2班的班导师。

“教学相长,立德树人”是朱淳老师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的成长”。立德树人则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敬业爱业做到实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正德、立志向。

每堂课之前,朱淳老师都会认真地备课、演练,只为了能把知识讲清楚,让学生有收获。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最初上课时难免也会紧张,担心上课的语速是否合适,思考如何能将课堂效果最优化。为此,朱淳老师积极地向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寻求帮助和建议,其他老师们也都倾囊相授,帮助修改教案、传授讲课技巧等。经过不懈努力,同学们都反映说朱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十分透彻,听了之后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实际教学中,朱淳老师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除了学习上的指导,朱淳老师也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他都尽心尽力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谈到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时,朱淳老师表示,科研和教学都格外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教授学生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将各类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从而拓展科研的广度和深度。专业教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是科研创新的基石,就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样,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科研方法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教学工作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对科技前沿的学习认识、科研心得、优秀成果进行融合,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科研方向,为科研提供新思路。

图片

朱淳老师还想对同学们说: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历史步入了新时代,社会需要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当前,我们民族“复兴号”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希望各位同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让生命的底色在奋斗中更加鲜亮!

Baidu
map